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肉牛育肥场。 建国村供图
中新网重庆1月29日电 (杨梦逸)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曾经平平无奇的小山村为何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脱胎换骨”,近年来先后荣获数十项荣誉?记者本月跟随由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丰都县委统战部主办的“同心共绘乡村‘兴’风景——聚焦重庆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走进重庆丰都县高家镇建国村,找到了答案。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结底要靠产业发展。建国村土地以沙土地为主,适宜藠头种植,几十年来村民们一直以种植藠头为生。村里的小作坊收购加工,让村民们也有一定的收入。如何让“小藠头”变成“大产业”,提升收入,一直是困扰建国村的难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94年,建国村村民肖朝阳成立重庆丰都明富实业有限公司,曾经的小作坊规模逐渐变大。近年来,建国村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藠头1000亩,产品成功认证HACCP体系,打通国外销售渠道,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明富公司免费提供化肥和种植技术,藠头产量与销量均大幅提升,2022年销售藠头产品2400余吨,综合产值突破2000万元,村民种植藠头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除了藠头、建国村的肉牛也远近闻名。位于高家镇的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肉牛长期稳居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生鲜牛肉类销量榜第一名,年产值超过30亿元,纳税900万元,吸纳本地100余人进厂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工资近4000元,每头牛崽经农户8到12个月的饲养,还能获利3000到5000元。
利用肉牛养殖产生的粪便,建国村成立了重庆丰泽园肥业有限公司,年处理牛粪45万吨、生产有机肥15万吨,产值超600万元,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吸纳数十名当地村民就业,为村民每月增加3500余元工资收入。
丰都县高家镇建国村在该县乡村振兴局、工商联等部门推动下,与联系帮扶民营企业共同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先后扶持发展肉牛、金鸡等专业合作社8家,培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30户,种植藠头、花果桃、白茶、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4200亩,发展新型农家乐3家,并与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丰都明富实业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结对帮扶,实现资源共享、帮扶共促、发展共赢,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2.5万元。
黄涵在外贸展销会上推介产品。 黄涵供图
如今,“万企兴万村”已经在丰都“遍地开花”。在虎威镇,红岩村村民余志琼已经在重庆丰都三和榨菜有限公司工作了21年。21年来,余志琼见证了生产线从人工变成机械化生产,榨菜从“青疙瘩”变成“金疙瘩”,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我在厂里从事装箱打包工作,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不仅离家近,闲时还能帮父母种植青菜头,每年还有几千块收入。”余志琼说。
2006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黄涵回到家乡,凭借自己海外留学经历和所学的国际贸易知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针对国外的饮食习惯,研发出了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市民喜爱的口味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近三年来,产品年均出口增长20%以上,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好评和市场认可。目前,重庆丰都三和榨菜有限公司年出口量7000余吨,让丰都的青菜头及精加工榨菜,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
不仅如此,近年来,在黄涵的带领下,三和榨菜把龙头与基地、企业与农户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探索完善一体化经营模式,在现有的1.2万亩原料种植基地实行“提供技术,免费供种”,同时以农民持股分红、贴息返还、实习就业等方式,助农发展。该企业不仅常年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还带动周边村镇7000余农户种植青菜头增收。
“村民变股民、农民变工人。”丰都县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统一流转土地入股公司,吸纳附近农户就地就业,带动周边大户共同发展。此外,该县采取收益保底、利润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实现村企联股、联利、联心。在企业的带动下,村民走上了“兴”村之路。
“万企兴万村,如果企业只是尽义务,那仅仅是‘帮’而不是‘兴’,一定要用市场化的手段,用利益连接机制实现双赢、多赢,一定要选择跟农业、农村、农民相关联的企业,扶持相关新农人帮助农户。”重庆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表示,该县下一步将推行“新农人+村集体+新农户”的模式,让“万企兴万村”在市场化轨道下运行,让农民增收致富。(完)
关键词: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