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子晖和小朋友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李盼正在带小朋友洗手。受访者供图
朱学丽在陪小朋友玩耍。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
长大成人后,你或许已经淡忘童年时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而身为家长也未必了然。
3-6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健康牵连着千家万户,因此“幼儿园老师”其实有细致的岗位分工:除了有园长和专任教师,还有保育员、营养员、保健员等重要岗位。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是出现数十次的关键词,报告中提到,要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优化托育服务、提升青年生育意愿方面提出诸多建议,例如细化托育机构设置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对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婴幼儿入托、入园给予一定补助等。
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面向“最柔软的群体”,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考核制度、工资福利待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上海,每个幼儿园班级都有一位保育员负责配合两位专任教师照看孩子。孩子挑食怎么办?如何预防季节性传染病?怎样照顾特殊的孩子?除了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保育员每天都面对许多“课题”。
一位资深保育员说,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而保育员就像孩子在园生活中的“父母”,既是养育者,也是呵护者。
事关孩子的每一个细节都重要
在最近举行的首届上海市托幼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表彰会上,吕子晖、李盼两位保育员荣获特等奖,使得这个职业备受公众瞩目。
保育员是一个对耐心和细心有着相当要求的岗位。被小朋友称为“扣子老师”的吕子晖是一位年轻的00后保育员,5年前刚到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时,她经历了许多“实践比理论复杂”的时刻。
“比如开窗通风,幼儿园的窗户都有安全锁,窗户的角度要开成指定的大小;照顾小朋友午睡时,要做到窗户‘两开两关’:在小朋友入睡后,要把窗户全部关上,防止孩子着凉;而小朋友不在卧室时,要把窗户重新打开,保持空气流通。书本中只会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而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
吕子晖觉得,相比自己小时候,现在幼儿园的育儿观念、方法越来越科学和规范,保育员这一职业的专业性更强、要求更细了。
以小朋友进餐为例,营养员会为孩子设计营养均衡的餐点,还会为过敏的孩子改换食材;而保育员会在餐前做膳食介绍,或者让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为同学们介绍食物中的营养,讲解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吃饭;如果遇到挑食的孩子,保育员会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帮助他(她)改正习惯。
“必须谨小慎微”,这是奉贤区青青草幼儿园保育员李盼的切身感受。刚入行时,年轻的李盼十分“淡定”,觉得幼儿园工作者只要做到“爱孩子”就可以了。如今工作了14年、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在工作中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细节:“每一个安全小隐患,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必须杜绝一切不安全的因素。”
在首届上海市托幼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保育员工作技能的细节一一展现。以给幼儿喂药为例,李盼介绍,首先是要与家长签好喂药的委托书,并获得孩子的病历卡;喂药前要认真对照药品的剂量;喂药时,如果孩子哭闹,要安抚好情绪再喂,以免出现呛咳;喂药方法也有讲究,如果孩子不会吞咽比较大的片剂,要将药品碾碎,将药放在小勺子里、压着舌头慢慢喂进去,水剂的药品,要摇匀后再喂;喂完药还要观察一下孩子是否会恶心、把药吐出来,吐了药要补药;最后还要给孩子一些鼓励,这是为了孩子以后不会对吃药有抵触心理。
“总之,一切的环节都是从孩子出发。”李盼说。
职业成就感来自“一看就是我带出来的习惯”
在工作岗位上,李盼遇到了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内向的孩子。
“我们班里有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不太爱说话。有的孩子来园时会热情地跟老师打招呼,但他不会;即使老师主动跟他说话,他也不一定理睬;要大小便了,也不会主动表达。这样的小朋友,如果老师不主动关心他,可能会被遗忘在角落里。”于是,李盼总是热情地对待他,慢慢引导他跟老师打招呼。后来,这个刚开始“一句话都不讲”的小朋友进步很快,在中班时已经能做到来园时打招呼、在园时表达需求。
徐汇区东安一村幼儿园的保育员朱学丽也曾带过一个“特殊”的孩子,他总是稍有不如意就躺在地上大哭大闹,还严重挑食,吃炒饭时会把青椒、胡萝卜、豌豆一个个都挑出来整整齐齐摆在桌上“排队”。
“我们耐心引导他,通过讲故事、树榜样等正面教育,从吃一口到吃少量,直至他成为一个样样蔬菜都要吃的孩子,家长称赞我是‘神奇的大妈妈’。”朱学丽说,有一次午睡时他突然不舒服,一下子喷射状呕吐,头发、脸上、衣服上、床铺、地板一塌糊涂,我马上抱着他冲到盥洗室紧急处理,还安慰他不要紧张,一点点给他洗干净。这件事虽然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是家长听了孩子的诉说非常感动,特地写了一封表扬信交给园长。这个孩子现在初三了,每年教师节都来幼儿园看望朱学丽和班级老师并合影留念。
孩子们的进步、依赖的眼神和爱的表达,家长的感谢,总是让保育员很有工作成就感。李盼说:“有时,我只是为孩子做了一件很细小的事情,比如,我把孩子尿湿的衣服洗了,孩子回家后家长发现孩子的衣服已经换了,我立马就能收到家长发来的感谢短信。这样的瞬间让我觉得自己多付出一点,换来的是家长的肯定。”
吕子晖觉得,每当她看到小朋友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一看就是我带出来的”,都感到自己的职业特别有意义。“比如我习惯带小朋友洗手的时候,让他们的后背贴着我胸口,我帮他们拉袖子,有时候他们也会模仿我的样子互相帮着拉袖子。从托班到大班带下来,小朋友学会了七步洗手法、自己穿外套、打喷嚏来不及拿纸巾的时候用胳膊肘捂住口鼻……这些小习惯的养成,都让我觉得很满足。”
面临新课题,保育员需要学习和进步
朱学丽来自农村,曾从事服装行业,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因为非常喜欢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选择成为一名保育员。在同事们看来,她是一位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实干家”,12年来,在工作考核中总是名列前茅,是老师们首选的搭档人选、孩子和家长眼中“本领大的大妈妈”。
这些成绩,都源于朱学丽对保育工作的热爱和付出的努力。入行后,她发现自己对儿童还不够了解,就报名自学完成了学前教育的大专学历进修,又先后取得了中级、高级保育员资质证书;为了能更好地和孩子互动,她在32岁时开始学弹琴、手工,还喜欢研究孩子的营养膳食搭配,进修取得了营养员上岗证,以后还打算进修面点师。
其实,刚从事保育员工作时,朱学丽经历过困惑和误解。“那时觉得这个工作又苦又累,孩子呕吐、便溺,需要忍着不适和异味去清理,有时遇到进餐挑食严重的孩子,苦于没有方法引导,陪孩子吃一个小时还没吃完,家长指责我对孩子太严格,非常沮丧;在部分家长眼里,保育员属于底层清洁工作,对我们不屑一顾。”
后来,朱学丽看到幼儿园里的孩子都和自己的孩子一般大,开始慢慢调整心态;更幸运的是,与她搭班的班主任教师非常有教育智慧,当遇到家长误解和工作难题时,总会和她一起探讨、疏导情绪,才让她慢慢找到信心和诀窍。她说:“看到孩子们进步了,我觉得就像自己的儿子进步一样,非常高兴和自豪。”
2021年10月,朱学丽所在的幼儿园开办了特教融合班;在李盼和吕子晖所在的单位,也有个别特殊的孩子。如何照顾好这些幼儿,是老师们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和特殊孩子的沟通是需要技巧的,关键在于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吕子晖说,她会向园内的特教指导教师和自己专升本课堂上的教师请教。在照看班里的特殊孩子时,吕子晖每天放慢语速和他对话、耐心地照顾他,渐渐地孩子对她充分信任和依赖,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拉拉她的手。
在朱学丽看来,对幼儿的重视关心程度,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她说希望有更多的保育工作者可以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呵护“最柔软的群体”。
《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的实施,意味着上海在全国首创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立法保障幼有善育。
首届上海市托幼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举行,为保育人员搭建了舞台,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价值认同。获奖选手不仅能获得奖金、证书等激励,还有人社部门给予的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的奖励,有一半参赛选手可以按照相关标准直接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