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下午,魏谦版画艺术研讨会在齐凤阁版画史学馆一楼图书室举行。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深圳大学艺术学部主任钟曦教授、齐凤阁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宏艳、王连敏,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总编辑张新英,黑龙江省书画院收藏研究部副研究员张雪,深圳画院学术部研究专员陈琦,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解丹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艾姝博士,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副教授周举博士,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院教师宋应秋,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杨鹏程博士,广东工业大学李智老师,版画史学馆执行馆长苏云龙教授,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谦先生。
(相关资料图)
本次活动由中国版画博物馆主办,馆长郭庆文和副馆长赵家春主持。
研讨会内容摘要
钟曦
魏谦老师是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令人敬佩的版画家。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我们能看出魏谦老师特别适应时代观念的变化,不断在追求现代性。他一直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现代绘画的发展,在创作观念、表现技法以及视觉图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魏谦老师几十年如一地创作了大量的铜版画,在将这样一个欧洲的画种,转化为我们民族的艺术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
张新英
我想用“不一样的现代性”这个概念来分析魏老师的版画。从魏老师创作发展的角度进行回溯和分析,可以发现魏老师的版画经历了几个转折阶段,第一是1986~1987年,第二是90年代以后,第三是2000年前后。第一个阶段我把它定义为普遍的现代性阶段,他以开放的胸怀来接受外来冲击,以开放的态度去拥抱新事物;第二个阶段是西方的现代性阶段,也就是以西方的现代艺术为参考进行创作的阶段,一个非常标志性的体现就是哲学对于创作和理论的介入;第三个阶段我把它定义为中国式的现代性阶段,跳出了西方现代性的参照体系,在中国传统文脉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现代性创作话语体系。
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可以说,魏谦老师的铜版画创作的现代性,不是简单的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移植或者是借鉴,也不是简单的从东西方文化对立的角度、从批判的角度去建立自己的现代性,而是在深刻认识西方现代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融合建立起具有开放性东方文化想象的中国式现代性,并且形成了完整的文脉体系,这也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脱颖而出的一个主要原因。
解丹
魏老师在他60年的版画创作中不断地塑造人、表现人。他的作品不是描绘人与人的关系,也不是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人自身的精神化建构。描绘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更精神性的内核建构。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平凡的歌颂、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对文明的守护,这种情怀和思考,也是我们后辈在学习和艺术创作中不竭的力量源泉。
张雪
我认为魏谦老师的作品中具有能够体现作品现代性的技术理性。区别于工具理性,它是指追求技术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和理想性的抽象思维活动、智慧和能力。魏谦老师的作品当中注入了对技术理性精神的追求,他选择用铜版画这种技术作为表达个人哲学观点和思考的一种工具,他用版画作品来呈现他思维的智慧。技术理性其实是任何一个领域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质,魏谦老师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个特点,即他的作品不是单纯美学意义上的作品,而是一个思想性的成果。
潘宏艳
我把魏谦版画的生态取向定位为“人类世的启示录”。“人类世”指人类对地质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而且简单来说是人为破坏时期,标志着自然人类转向技术人类。我们所有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力都源自于这样的技术把控。正如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吕佩尔茨在访谈说到的,我认为可以送给魏谦老师,他说:“人类文化在技术面前濒临死亡,绘画成为拯救这一危机的有效方式,绘画为人类服务。它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帮助人们享受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它会以一种深邃的方式来向人们阐释这个世界。”
王连敏
在国内外可能都有这么一个概念:版画要以小见大,以少见多。做得很小,拍出来照片之后,你会感觉到这个画很大,但是实质这画很小。可以说从魏老师这一阶段,把中国铜版画的幅面进行了扩大。铜版画幅面要扩大的话可不是木版画那么容易,难度只有从事铜版画的人知道,它牵扯的东西很多,设备材料、控制画面的能力,一般人是做不到。
从版面上来看,一个是绘画性,一个是铜版画的纯粹性。绘画性是魏老师一直坚持在做的,铜版画需要很强的很扎实的对素描的理解、对版画的理解,把这两个理解加持到一起,才能出现铜版这一画种。尤其是人物画,用一张一米左右的铜版,一个简单的飞尘,能够把画面处理得那么丰富深远,不是简单的素描能完成的,既要有非常扎实的造型能力,同时要有对铜版画有非常独特、清晰的思路。
陈琦
这个展览是对魏老师60多年来从事版画创作和技法探索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展示。展出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丰富的创作成果和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也为我们深入了解他的艺术造诣和贡献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我们也可以看出魏老师版画创作历程是一步一个脚印攀登,达到了一个新高地。当然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数量的众多,还体现在铜版画领域的深度探索和不断创新。在创作中,他坚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并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对人类社会、自然、宇宙、宗教等的独特看法和感悟,呈现出了艺术家独特艺术审美价值取向。如《永恒》《人与大地》《移动的中国古代文字》等组画,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了时间的局限,而且在思想内涵上也逐渐倾向于理性哲思,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强大的震撼力。
移动的中国古代文字丨铜版丨50.5×81cm丨1999年
宋应秋
魏老师的画作有理念追求的轨迹,植根于中国文化、带有诗意,同时有极强的哲学思辨。初期,始于对写实绘画的追求,15年新疆兵团的工作和锻炼,让新疆的人、物、景深深地刻在了魏谦老师的心里,即潜意识里。在魏谦的作品中我总能看到非常空旷辽阔的层次空间感。在人物的塑造上面,雕塑感以及对于眼神的追逐,都是体现了一种类似哲学思辨的状态。
艾姝
我的题目是“铜版上的变迁年代”,梳理魏谦先生的经历和创作年表后,我发现三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他们与大时代的背景,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巨变密切相关,所以今天我们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进行研讨,我觉得有比较特殊的意义。
我尤其喜欢魏谦老师1986~1987年间的一系列创作,特别是以《海滩上的敦煌塔》为代表,画中人物展现出非常特别的状态。这种奇特的体态搭配海面上漂浮着的塔,剥离了整个画面的空间和现实,但似乎又是写实的,难以阐释画面意义的神秘感扑面而来。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氛围的自由、思想的激荡、想象力的放飞,1980年代的时代主调与与艺术家个人跳跃的思维激荡在一起,产生了共振。我们甚至可以从《海滩上的敦煌塔》中看到科幻读物的影子,比如对宇宙的想象,浩瀚自然的大场景中,人在其中显得越发孤独而渺小,体现出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肖像,也符合我们对于80年代的记忆,所以我特别喜欢那一段时期的作品。
海滩上的敦煌塔丨铜版丨35×34cm丨1986年
李智
根据我过去的求学经历,我想谈一谈魏老师教学上的成就,主要是对于版画人才,包括美术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上面。魏老师在1985年调至华中师范大学,创建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美术系。在之后30多年的版画教学中,培养许多优秀学生,他的学生也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在画坛当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也使我们华中师范大学的美术系,包括铜版工作室,成为国内重要的铜版画教育基地之一。
首先魏谦老师的教学要求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比如说从绘画的表现上,构思、构图、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步骤,都是一丝不苟的,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培养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第二个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基础和特长,对学生也有不同方式的指导。比如说有些同学可能擅长线描,魏老师就鼓励他把这种版画的形式语言和现代的装饰来进行结合。有些同学虽然想象力比较丰富,但是可能素描的功底比较偏弱,魏老师又鼓励引导他尝试用抽象的语言形式来进行表现。可以说通过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潜能。
最后是言传身教的教学理念。魏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不仅仅是在这种循循善诱的言传,更在于潜移默化的身教。通过广博的文化修养,深厚的专业造诣,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以身作则的良师风范,不断地感染着我们。
如今活跃在版画创作和教育领域的中青年画家,包括大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其实许多都出自魏老师的门下。作为中国版画的中坚力量,他们也传承了魏老师的艺术理念和教育理念。
杨鹏程
看了魏老师的著作《铜版画工作室》,我对魏老师在书里的一段话感触非常深。他说:“铜版画的媒材和表现技法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特征,它能使创作冲动视觉化。版画家不仅需要通过版来传达出他对自然的感受,还必须通过特定的表现技法和手段来完成,发现表现技法的特质,以及试图使其达到和表现对象的一致性,是铜版画的重要创作过程。即以一种特定的表现媒介,赋予题材和构思以物质形态。”
这对我的研究是一个启发,因为当时我在铜版工作室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看到了对于同样一个材料,用不同的刻制方法、腐蚀时间,呈现的画面丰富性是非常不一样的。得益于魏谦老师书中的这一段文字,它让我对于材料物质特性跟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现,产生了非常深的思考。
周举
要确定某位画家的历史地位,一定要把它放在历史的横纵坐标中来比较。纵向的比较,谈谈魏谦先生的版画与前人相比有哪些承前与创新之处。在技术上魏先生的绘画功底扎实,摆脱前代,推进了铜版技术本土化的应用。在材料性能的认知与拓展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材质的物性表达,作品更具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观念上,魏谦先生的作品与前代相比,更倾向于对人、宗教、宇宙以及多维空间的精神性阐释,解构了传统造型模式的僵化与惰性,作品更具悠远的禅意与哲思,并较早地完成了版画创作的当代转型。
将魏谦先生的作品与同时代画家进行横向的比较,魏谦先生多样的生活体验带来多样的艺术语言、深沉的艺术思考、个性化的风格追求。其特有的叙事性表达方式,不是复制外在世界的概念性秩序,而是在再现与表现之间进行糅合与拣选。
他在现实主义风格中大胆使用超现实主义的造型方式和叙事方式,利用异构与反差的视效,强化出更深刻的情感与艺术精神,展现出融叙事与表达于一体的表现主义活力。这种活力既是作品内在的品质需要,又是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追求。
魏谦
一个艺术家没有对艺术样式的变革作出贡献,实际上就是对艺术的背叛。我们现在要认真、切实地研究新时期中国版画的继承和探索,使艺术有可能从过去的伟大传统中发掘出新的现代新意。艺术就其本性而言,并不是现实生活在时间上的加减法。某些作品所表现的遥远历史事件和文字能够打动当代人,就是具有现代性。艺术家应该能够从本时代的需要出发去反映那些过去的存在,今天仍然可以用一种新的时间值去表现存在的永恒性问题。所以尽管创作原则、形象表达、手段方式千变万化,甚至体态在外表上充满了矛盾,但是在题材的更替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展前进的内在继承性和逻辑性。艺术和生活一样,是具有可继承的规律,所以从解决本时代的课题出发,产生新的发现,有所深思熟虑,应该只是成功的前提。
郭庆文
各位老师讲得非常好,对魏老师作品的评价总结是高屋建瓴的。这次展览把魏老师大部分主要创作都囊括了,作为一个版画家,我看到魏老师作品深受触动,给我一种身处梦境的感觉。魏老师对生活的表现,尤其对人物的刻画、对现实的反映,我认为无出其右,而且对我们这一代艺术家都是有影响和触动的。
此外,我们还要感谢齐老师无偿的捐赠。今天能见到魏老师本人,齐聚众多理论家进行研讨,实际根源还是在齐老师这边。这对于我们版画界,尤其是年轻一代有很大的激励。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发掘研究,用好现有资源,建设好版画理论研究工作。
◎展览地址:
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齐凤阁版画史学馆一楼
◎开放时间:
每日9:00-18:00,每日闭园前半小时停止进场,提前十五分钟进行清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