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子,朱标,懿文太子;2、二子,朱樉,秦愍王;3、三子,朱棡,晋恭王;4、四子,朱棣,初封燕王,后为明成祖;5、五子,朱橚,周定王,初封吴王;6、六子,朱桢,楚昭王;7、七子,朱榑,齐恭王;8、八子,朱梓,潭王;9、九子,朱杞,赵王;10、十子,朱檀,鲁荒王;1十一子,朱椿,蜀献王;12、十二子,朱柏,湘献王,初谥戾;13、十三子,朱桂,代简王,初封豫王;14、十四子,朱楧,肃庄王,初封汉王;15、十五子,朱植,辽简王,初封卫王;16、十六子,朱栴,庆靖王;17、十七子,朱权,宁献王;18、十八子,朱楩,岷庄王;19、十九子,朱橞,谷王;20、二十子,朱松,韩宪王;2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22、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23、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24、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25、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厉王;26、二十六子,朱楠,未封王。
2、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朱允炆。
3、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资料图)
4、扩展资料:朱棣夺位之战:靖难之役朱元璋为御虏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
5、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
6、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
7、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
8、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
9、故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
10、因为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所以削藩从朱棣同母弟周王开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其余都废为庶人。
11、接着,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12、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
13、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
14、七月,朱棣以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
15、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16、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
17、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
18、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
19、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
20、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
21、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
22、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
23、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
24、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
25、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26、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
27、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
28、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
29、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30、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
31、二月,燕师再度南下。
32、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
33、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
34、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35、建文三年(1401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
36、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
37、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
38、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39、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40、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4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