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Vladimir Stroozer|俄罗斯
关于完美
年少的时候期待完美,渴望完美,年龄越大,对于完美,开始有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有朋友碰到「完美」的相亲对象,年少多金,谈吐不凡,欢愉之外,内心多是惶恐。心里想着:哪有这么完美的人呢。
直到慢慢相处,发现对方的诸多缺点,心才慢慢踏实下来。
对嘛,这才是真实的人。
不再追求完美,不再执着完美,可以对有瑕疵的人或事物抱有一种包容,大概是年岁的增长带给我们最温柔的礼物吧。
关于自卑
自卑是个圈,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圈中人。
有来访者一直因为学历问题自卑,觉得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学历始终是自己的短板,哪怕手握不错的工作,这种自卑感也从未消失过。
来访者坦言,当时选择我作为她的咨询师,是因为觉得我学历背景不错。
我诚实地告诉她:在她羡慕我学历背景良好的时候,我正在为自己没有心理学的科班学历自卑。
那个时候,从业资格尚浅,总担心来访者觉得我年纪小,又没有心理学的科班背景,因此很少提及之前的职业背景。
待我说完自己当时的真实处境,来访者显然轻松、释然很多。
原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关键是程度几何。
我当年的自卑,让我更努力的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希望中途转行,专业素养不比科班选手逊色。
来访者努力工作,希望自己的努力,有一天能让大家忽略她的出身。
与所有事物一样,自卑也是个双面词。用得好时,它是生活的动力,用得不好时,它是生活的阻力。
当自卑让人努力变得更好时,它就不再是惹人厌的东西。
关于付出
很长时间以来,想要认真聊聊「付出」这个词。
因为,听到抱怨「她为什么不关心我」、「他为什么不能对我更好一点」的论调越来越多。
我们这代人,被关爱、照顾的太多,所以,对于索取习以为常。
可是,人与人之间的能量始终是流动的。若一味地只想得到,谁又来付出呢?
有来访者说:「不是我不付出,只是他都没有对我好过,我凭什么要付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心里或多或少的种进一句话:「谁先付出,谁就输了。」
可同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想做那个后付出的人,谁来先抛出橄榄枝呢。
记得刚刚上班时,入职第一天,同事问我:「早餐吃了没,我多了一份,给你吧。」那是她和我说的第一句话。
对于当时害怕迟到没来得及吃早餐的我来说,这突来的善意,让我倍感温暖。甚至在多年不工作之后,想到这份善意,内心依然涌起一股感动。
人与人之间,不是谁先付出谁就输了,而是谁计较,谁便输了。
关于生活
看《定义》,易立竞采访王霏霏。
王霏霏说:「生活实苦,偶尔微甜」。
大概没有一个职业,能比咨询师看到能到生活的苦。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每个人都带着各种各样的苦涩来,希望给生活注入更多的甜。
我常常建议来访者,不管多忙、多苦、多累。每天都要把一点微甜写进生活的计划表里。哪怕只是吃一块蛋糕、发呆十五分钟、打开日记本写几句话……
这样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生活的掌控感,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每一天清晨睁眼的时候,觉得这一天是有所期待的。
带着享受的心过每一天,和带着「苦捱」的心过一天,毕竟是不一样的。
关于容错力
越来越发现,在关系里,拥有「容错力」的人比较容易幸福。
毕竟,再聪明的人也会犯傻;再细腻的人也会有所疏忽;再大度的人也有计较的时候。
如果一味地要求对方永远正确,永远满足自己的期待,便太容易失落、受伤,甚至轻易地放弃一段关系。
如此说来,不能容错的一方其实是辛苦的一方。
其实啊,谁都会犯错,关系中的他如此,你也如此。
要适当练习自己的容错力,允许他人犯错,也允许自己犯错。
关于丢脸
看《脱口秀大会》,愈发喜欢呼兰,段子高级,逗笑他人的同时又能传递自己的思想和理念。
可是,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呼兰刚刚登台时,紧张到气都喘不匀,弹幕中不少人说「听着难受,还是别讲了。」
没想到这一期一期的录下来,呼兰不仅没下台,反而越讲越好,成了脱口秀届的「王者」。
太佩服这样的人,别人越不看好,自己就越努力。
不怕丢脸,敢于和自己死磕的人,才是真王者。
若杉,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已出版作品:《停止内耗:过一个不累的人生》《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个人公众号:若杉生活(Rosan_life)。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