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内蒙古:提升乌梁素海湖区水质,打造草原生态修复样板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3-08-15 01:21:59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阻隔乌兰布和沙漠与库布其沙漠连通的重要关口,也是关乎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的重要节点,但在十几年前,乌梁素海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出现危机。在此之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也在为草原退化发愁,过度利用后,导致天然牧场沙化严重。为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近年来当地开展生态保卫战,对症下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施七大修复治理工程,涉及1.63万平方公里

作为中国第八大淡水湖,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也是荒漠半荒漠地区罕见的湿地。世界八条鸟类迁徙通道中的南亚、西南亚-中亚和东南亚-澳大利亚两条通道在此交会。

2023年7月14日,内蒙古巴彦淖尔,游客在乌梁素海乘船游玩,感受夏日乌梁素海的醉人景色。图/视觉中国

实际上,它的重要性远不止如此。整个乌梁素海流域阻止了乌兰布和沙漠向东侵蚀,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区,承担着调节黄河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功能。

20世纪80年代,乌梁素海的水质逐渐恶化。起因是乌梁素海接纳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008年乌梁素海水污染达到顶峰,湖区一度爆发大面积“黄藻”。2005年至2014年,湖区水质一直徘徊在劣五类。

伴随水质问题,地处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流域还出现了草原荒漠化、沙化、贫瘠化。草地中植物种数开始急剧减少,植被盖度和稳定性下降,导致草原对乌梁素海的水源涵养作用和作为入湖污染物阻隔的生态屏障功能累年下降。

由于多年开发,乌梁素海流域周边的乌拉山、白云常合山和渣尔泰山三条山脉,遗留了大量露天废弃矿坑,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表植被被严重破坏,成为全域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又因为乌兰布和沙漠东侵,每年向黄河倾入大量黄沙,致使河床不断抬高,使流经巴彦淖尔境内的345公里黄河成为悬河,同时也影响了乌梁素海流域水质。

为了扭转局面,当地开始对症下药。2018年,乌梁素海流域山水工程启动,1.63万平方公里范围,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态要素,系统实施七大修复治理工程。

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郭心语介绍,修复重点包括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乌拉山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与草原植被修复、河湖连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综合治理、乌梁素海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撑七大工程。

当地开始在河套灌区实施控肥、控药、控水、控地膜,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就地消化,可持续长效化控制面源污染;在湖区,则通过生态补水、芦苇加工转化、水体循环等措施,改善湖区水质,消灭内源污染。

此外,人们还在沙漠中植绿固定沙丘、建立锁边林等,彻底切断沙漠入侵黄河通道,如今,乌兰布和沙漠呈现出“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态势。

目前,湖区整体水质已由2010年地表水劣五类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局部区域水质已达到四类标准。巴彦淖尔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2天,扬沙和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实现“双降”。

7.6万亩生态修复区,年累计可实现增收超141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位于首都北京正北方,是距离京津地区最近的草原牧区。全市草原面积达2095万亩。中国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锡林浩特市境内。

2021年7月24日,内蒙古锡林郭勒,乌拉盖草原。图/视觉中国

2021年10月14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了《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锡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作为唯一入选的草原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是联合国向世界推荐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草原生态修复样板。

早年间,地处锡林浩特市西北部的宝力根,因放牧场和打草场过度利用,同时受极端气候的影响,该地区存在植被退化、土壤沙化较严重的突出问题。除此以外,又由于人口增加以及草原鼠虫害频发等因素,导致天然放牧场退化沙化严重,出现零散分布的风蚀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打草场存在过早刈割、留茬高度低、过度搂耙、不轮刈、不留隔离带等问题,导致植物种子未能成熟落地、地表无枯落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和腐殖质减少、土壤贫瘠、植被盖度和种类减少、产草量逐年下降等现象。

当地开展了治理区修复工程。针对退化放牧场生态修复,治理范围达到1万亩。其中,0.7万亩中重度采取“免耕补播+施肥+围封禁牧+管护”措施,其余0.3万亩严重风蚀沙化草地采取“土地平整+设置草帘沙障+免耕补播+施肥+围封禁牧+管护”措施。针对沙化草地土壤贫瘠,有效养分含量低的问题,当地采取了施用有机肥措施。

人们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种子箱和化肥箱分开,提高出苗率和幼苗成活率。而在草种选择上,主要选用耐寒耐旱物种,例如高冰草、沙生冰草、沙打旺、羊柴。

对于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当地选择具有抚育潜力的优质野生草种进行围封、施肥等人工抚育,提高野生草种的种子产量,增加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用种。抚育0.1万亩的草种,他们采取了“施液态有机肥+草种采收+管护”的措施。

据介绍,修复2年至3年后,退化放牧场植被盖度增加到40%-60%,干草产量提高50%以上。草群中多年生优良牧草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10%以上。同时,严重沙化草地植被盖度达到40%-50%或以上,治理区域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风蚀得以控制,周边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上述负责人表示,由于实行了全程禁牧和补播施肥措施,草地生产力明显提高。项目建成后,7.6万亩生态修复区,年累计可实现增收141万元以上。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关键词: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资讯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