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龙泉山中的柏合镇,有这样一座客家祠堂,一半是历史文物建筑,另外一半则是一片荒废已久濒临坍塌的老屋,这里又叫柏合钟家大瓦房,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祠堂里遇见的一个80岁的老人娓娓给我道出了缘由!
(资料图)
来成都出差,公司就在柏合镇,偶尔听住在附近的同事给我推荐说距离公司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成都市的历史老建筑,叫做钟家大瓦房,是一个清代中期的建筑,据说是当地钟氏家族祭祀和居住的场所,也是客家移民聚族而居的典型代表,更是见证了“湖广填四川”的这一重要历史,是成都移民文化的样本,而且这里的民居,还融合了部分岭南客家民居的特色哦!听同事说得这么生动,我早就心动不已了!
这里距离我公司很近,只有4公里左右,所以午修的时候骑个自行车就跑来了,到了之后,眼前的景象令我有些吃惊,一方面是因为中间的主体建筑依然保存得完好,另一方面则是除了主体之外的建筑,四周围了一圈,都是一些濒临坍塌的土房子,墙体上早已经围满了爬山虎,一片衰败萧索之意,但好在,中间的主体建筑依然挺拔!
门前的墙上有关于这座大瓦房的说明,钟家大瓦房,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还别说,就在龙泉,说起客家民居建筑还真的挺多的,最著名的当属洛带古镇,甚至连土楼都有呢,但这座客家祠堂,无论是规模还是知名度,当然都无法和洛带古镇相比,但是依然独具特色!
根据钟家家谱里面的记载,其先祖荣昌公于乾隆二十五年迁徙入川,便在此地落地生根,繁衍聚集,渐渐成为大宅,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
客家人的文化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喜欢聚族而居,整个大家族的人居住在一起,而这些生活方式,这也体现在了他们的居住建筑风格上来,就比如福建的土楼,也是一个大家族聚集在一个土楼中生活一样,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远道而来,到了陌生的 环境中,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才会更倾向于聚族而居吧!
就像现在我们看到的钟家大瓦房的建筑结构一样,从前往后以及两侧,都形成了一个既相连在一起,又各自独立的六套模式相同的建筑,而这些建筑之间,则是通过三个天井来分隔开来,故而这一片钟家大瓦房的规格,就有着“九天十八井”的称呼!
但是令我们非常遗憾的一点就是,目前两侧的建筑都已经荒废不堪濒临倒闭了,只剩下中间的这一片,天井我们也只能看到两个了!正当我困惑于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情,才会造成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看到院子里走来一位老婆婆,看样子约有80多岁,她看到我正津津有味地拍摄着祠堂,也很高兴,于是我就和老人聊起了这座大瓦房的前世今生!
从老人的讲述中得知,曾经这里是非常热闹的,九天十八井哦,尤其是到了每年的祭祀祖先的时候,更是热闹异常,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观念的淡化,慢慢出了五服的族人们,也开始从这个整体中分家而居了,再后来,那些分出去的人家,随着子女的外流以及老人的过世,留下的那些老屋就这样慢慢地荒废了,直到今天濒临坍塌的样子,实在是令人惋惜啊!我能够从老人的脸上,语气中感受到这些年关于这座钟家大瓦房的沧桑巨变!
老人家还给我说了她的一个担心,就是眼看着周围的这些老瓦房要倒塌了,可是中间的这座主体祠堂会有怎样的命运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还是安慰老人说,既然这里已经成为了成都市的历史建筑,那就是文物了,是文物,国家就会保护起来的,不用过于担心!我也由衷地希望这里,能够被保护得越来越好,有一天,我们还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客家的老建筑,而不是翻新重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带着瓶盖儿去旅行!
关键词: